本文最初写于 2020 年 3 月 6 日,当时对购买什么设备比较犹豫,所以简单对比了各种不同的平板与电子纸类工具,最后比较倾向于电子纸;
2020 年 3 月 18 日我看到 reMarkable 2 接受预订的消息,再加上互联网上能找到的电子纸类对比实在太少,所以扩充了大量的电子纸类产品的信息汇总与对比. 但因为是在之前的基础上修修补补,所以文章结构非常乱;
2021 年 7 月 15 日我注意到 Fujitsu Quaderno 推出了第二代产品,于是借此机会将本文的大部分内容重新做了编排.
但是直到 2021 年 9 月 17 日,本文尚未完成,一直不太有动力写,就搁置在这里. 但已经有一些信息量了,所以还是暂时公开出来.
背景与需求 ¶
最近(2020.03)因为疫情不能回学校,在家里上网课、学习. 本来在学校里有老师帮我们影印教材,图书馆里也能借到很多参考书,现在这些条件都没有了,只好看电子书. 电子书好处还是很多的,比如做批注很灵活、书内的跳转有链接、可以在整本书内搜索关键词等,尤其是能搜索关键词这一点,对学数学还是帮助很大. 但我发现用笔记本电脑看电子书有点累,便想着买一台有利于学习的平板类设备.
我的需求主要是阅读电子书,PDF 格式为主,并且要经常做批注、打草稿,会在书中搜索关键词,很多书有目录、有书内跳转链接的话会经常点击链接跳转,还希望跳过去之后能有简便的办法跳转回来. 我还会在电脑上打 LaTeX 的笔记,所以如果这个需求也能一并满足当然更好.
产品搜罗 ¶
以下列出一些我关注到的产品,主要就是电子纸和平板两类. 当然搜索中还遇到了各种有意思的产品,虽然和我的需求没有关系,但还是觉得应该记录一下,也一并列出. 由于对购买哪一款产品还是比较犹豫(2020.03),或者说每个产品都有缺点,我也想了两个替代的方案.
电子纸系列 ¶
这一部分的雏形是 2020.03 写的,只是一个简单的罗列而已,详细的对比与介绍请看下一个章节.
- Sony 电子纸 DPT-RP1
这是一款我种草好久的机器了,第一次知道“电子纸”这类产品也是因为它. 这款产品几乎完美,但唯一让我有点犹豫的点在于它的笔要充电,像我这种重度使用笔的人我看网上说可能要一天一充电.
2021 年 3 月 Sony 开始搞 DPT-CP1 V2,是彩色电子纸,但我觉得意义不大,因为它的彩色印刷电子墨水技术是用三个像素点模拟出一个彩色像素点,分辨率直接除以 3.(来源⧉)
- reMarkable 系列
可以说是 Sony 电子纸的竞品,比 Sony 电子纸便宜,笔不用充电,只需换笔芯,没有在中国销售,要想买的话没法走官方的渠道,售后也很麻烦. 犹豫的地方在于它屏幕小,而且它的产品定位好像就是设计、书写之类,并不是读文献.
2020 年 3 月出了第二代产品 reMarkable 2. 只是更薄、书写延迟更低,整体没有太大的变化,所以我犹豫的点依然存在:屏幕小、不适合读文献.
- 文石 BOOX Max 系列等国产电子纸
文石 BOOX Max 系列⧉的产品功能太多了,还是开放的安卓系统,比 Sony 电子纸要贵,也不知道 PDF 的支持有没有 Sony 的好. 担心的挺多的,而且有它作为国产所以对硬件以及软件质量的担心.
国产的电子纸其实还挺多的,超级笔记 Supernote⧉、掌阅⧉ iReader Smart、汉王⧉、大我 Bigme⧉、墨案 W7⧉、科大讯飞⧉……但都多多少少有点不合我意.
- Fujitsu Quaderno A4 系列
2020 年 4 月出的 Sony 的贴牌平替,但便宜很多,第一代只要三千左右,就是仅面向日本市场(购买与售后麻烦),说明书只有日语的,系统可以选日语或英语,没有中文. Sony 让我犹豫的地方它依然让我犹豫:笔要充电.
2021 年 7 月它推出了第 2 代产品,加了 EMR 点磁层(笔不用充电了),而且支持各种笔了,还有最新的 E Ink CartaTM 1250 显示技术、与时俱进的 USB-C 接口,解决了我犹豫的点,简直太完美了!考虑入手中……
- QuirkLogic Papyr
元太科技⧉与 Sony 半导体合资成立了一个公司,叫 Linfiny⧉,这家公司才是这里提到的很多产品的原始设备制造商(OEM),这也是为什么这些产品长得几乎都一样的原因. Sony 退出市场后的 Fujitsu Quaderno、这里的 QuirkLogic Papyr、以及下面提到的 mooInk Pro,应该都是 Linfiny 出硬件他们自己做个性化软件的产品.
Sony 的 DPT-RP1 应该是在 Linfiny 成立之前搞的,那时还是 Netronix 振曜科技⧉在做 OEM(来源⧉),我暂时还没搞清楚 Netronix 和 Linfiny 的关系.
目前 Papyr 还在使用上一代的技术,也就是说:笔需要充电. 这就让我对它的兴趣减少了很多.
- 读墨 mooInk Pro 13.3 吋
同样也是 Linfiny 生产的 OEM 设备,也是和 Sony DPT-RP1 几乎一样. 同样的,也是在使用上一代技术,笔是需要充电的. 读墨 mooInk 买下来以后做了他们自己的系统,强力支持繁体中文,同时接入了他们自己的电子书平台.
其实,读墨本来就是台湾一家非常有名的繁体中文电子书平台,有点像是亚马逊的 Kindle 商城,所以这个设备的初衷应该就是用来读那些电子书的. 虽然完全可以自己玩成单机版,但总觉得是上错了车,而且机器里带着一个永远也不用的电子书城功能感觉还是怪怪的.
还有就是他们好像主打的是 10.3 寸的那一款,13.3 寸的可能都不卖了.
总结:不知道 Papyr 和 mooInk 这俩未来会不会跟进 Linfiny 的第二代技术,即加了 EMR 电磁层的那种. 如果可以再等等的话,可能未来的市场上选择就多一些,可以照着最便宜的买;不等的话,Fujitsu Quaderno A4 Gen.2 就已经非常棒了.
平板系列 ¶
其实平板的话我倒是也能接受,因为比起文石那种花里胡哨的、墨水屏的、Android 电子纸,我还不如要流畅顺滑的屏幕、性能强大生态完整的系统,即平板. 但也有一些选择.
- Surface Go(链接⧉)
微软家的 Surface 我也是种草已久,有强大的 Windows 加持,还有很好玩的键盘、好用的笔,买了之后除了能学习、看课本,还能做别的事情,比如打 LaTeX 文档,甚至能看视频. 比较犹豫的就是它毕竟还是玻璃屏,手写体验不一定比电子纸好,而且它就是普通的 LED 屏,比起墨水屏来就完全没有保护到眼睛.
不过它依然在可选范围之内,因为我用笔记本学习觉得累本质上并不是眼睛看屏幕的累,而是坐姿很难受的脖子累肩膀累腰累. 稍微有点不太喜欢的就是那个 Windows 系统,花钱买了它,我却想自己把那个系统卸了往上装 Linux.
- iPad Air3(链接⧉)
苹果家的产品我根本都没用过,但 iPad 还是很有吸引力,毕竟是很强大的平板,用它完成读书的任务简直是小菜一碟. 苹果的系统我没体验过想试一试,但它不如 Surface 的就是它系统是 iOS 而不是 MacOS,也就是说买来只能看书写笔记,安装不了 TeX Live.
还有就是一代笔没有快速切换橡皮的功能,这就很不方便.(双击切换二代笔才有,但只有[很贵且对我来讲配置过高的] pro3 才支持二代笔.)
三星家的产品也没用过,也很想体验一番. 但由于是 Android 平板,应该会被我首先排除掉.
其他有趣的产品 ¶
- Boogie board 手写版(链接⧉)
查的时候发现的一个有趣的手写版,可以算是电子草稿本. 它微量耗电,不可拆卸电池能用好几年. 我可以拿它做演草纸,但仔细想了想还是不如纸笔舒服.
- Plus Clean note Kaite A4(链接⧉)
好像是和 Boogie board 差不多的产品,也是能写能擦,用 app 照相保存(那 app 看着就是一个扫描全能王⧉而已). 没仔细查,但估计也是要用电的吧?
- 柔宇 RoWrite 柔记(链接⧉)
这是一种智慧书写方案,就是一边用普通的纸笔书写,一边就能同步到电子设备上,直播讲课或者备份保存其实都挺好的,但是修改的话可能不大方便?毕竟电子设备上随便改倒是好说,纸上的写了就没法擦了.
类似的产品其实非常多,看到这篇文章里列举了一大堆:智慧书写时代,我们如何选好智能笔?⧉,各种各样的技术都有. 不过这已经太跑题了,这一部分先到此为止.
两种替代方案 ¶
这一小节写于 2020.03,现在看来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这一年多以来,我为了等更好的产品,上面的任何设备我都没买,也没有使用任何替代方案,就用笔记本电脑凑合着,也凑合过来了.
- 自己做?
这个就比较硬核了,但我也想过. 我经常觉得很多产品都是有“私人定制”的市场在的(以后有时间好好写一篇文章). 我的主要需求就是阅读、批注和打 LaTeX. 我自己设计的话就类似于 Surface 的结构,由两块可分开(或不可分开但能任意角度转)的屏幕组成,一块是墨水屏、一块是普通 LED 屏,还有一根手写笔,安装 Linux 系统,可以读 PDF 可以打 LaTeX.
LED 屏作为显示屏时,墨水屏就显示成一块键盘. 这种模式可用来打 LaTeX,在 LED 屏上实时渲染. 而墨水屏除了显示键盘,还能多出来一块区域可以显示自定义的 cheat sheet,比如 LaTeX 的符号速查表、快捷键等,也可以有一块区域显示备忘录. 墨水屏作为显示屏时,LED 屏就可以卸下来或折到后面去,也可以平摊打开做一些别的事情,这种模式用来读课本、学习,完全类似 Sony 的电子纸.
目前的问题在于电路要自己学、自己设计;外壳可以考虑 3D 打印之类的,要学 3D 建模;配件目前看到微雪的墨水屏模块也许能用;系统可能还需要自己定制. 总之就是自己做各种耽误时间,但也是学到东西最多、最后成品用着最舒服的方案,就看自己为了砍柴磨这么好的刀到底值不值了.
稍微好一点的可能性是,有很多人也有同样的需求,也想要我设想出的产品,于是有公司/产品经理愿意去做,或者我们这些有相同需求的人一起合作进行设计和制作,还能多做几台. 但是,与别人合作就意味着妥协、意味着不能一切都自己作主、意味着失去自由、意味着要在我觉得不重要不影响使用的细节上花费时间,而且简直是忘记了初心——毕竟我只是想学数学,没这些东西又不是不能学,用纸用笔,自己打印书都是快捷的办法,买现成的比如 Sony 电子纸、Surface 也都很好,只是没“那么”完美而已.(啊,我为什么总有完美主义的情节?放弃这个想法吧……)
- 租借
为了把等待新品的这段时间维持过去,我想到了租借. 而如果选择租借,我肯定选择我目前(2020.03)最想使用的产品:Sony 电子纸. 可能比较小众,我在各大租借平台找了一圈都没有,淘宝有两家提供租借,一家是每天 30 元,一家是每天 50 元. 照这个价格下去,租半年的钱就够买一台新的了.
电子纸系列对比 ¶
这一章节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写于 2020.03.20 左右,是本文的重中之重. 2021.07 添加了新内容,并重新做了编排,使结构更加清晰简明、行文更加流畅. 我尽量多地综合了各种我能找到的信息,并用超链接的形式注明了来源,那些也都是非常值得点开去看一看的.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有的超链接会失效,或者链接里的内容发生变化,那样的话就请各位读者自己想办法了. 我本人已经找到了心仪的产品,所以以后再有新的产品这篇文章也不会再更新了.
一个理念 ¶
上来先宣扬一个理念,那就是:比起看各种评测,我们更应该多读官方的用户手册/说明书,而且是买之前就应该读!
很多人都把说明书看作是售后的范畴,买完东西拿到手以后再去看它怎么用,甚至完全不看说明书、拿起来就用. 实际上,说明书应该作为售前的重要参考材料,这是因为说明书里的内容才是最原原本本的对产品及其功能的具体描述,没有任何宣传与夸张的成分,能够解答你心中的任何问题. 而且如果一个产品的说明书写得不好,读完后还有疑惑,那就可以直接 pass 了,因为这款产品的设计可能就不够用心.
得益于一切电子化的趋势,现在很多厂商都不再随产品附赠纸质说明书了,而是提供了电子版的说明书供用户下载. 这就是最好的. 根据我的经验,在网上找到一个产品的说明书其实很容易,大多数时候都可以去官网上找“支持”页面,里面会提供说明书下载. 有时也可以搜寻国内电商平台的晒单,看看有没有人晒出了能获取说明书的二维码.
具体到电子纸产品,它们的说明书都很容易获得,名字不一定是“说明书”这三个字,可能是“用户手册”、“设置与使用”、“帮助指南”、“使用指南”等等. 我已经把链接列在了下面的表格中.
硬件参数 ¶
对比表格 ¶
先来一个各种机器的硬件参数对比表格. 根据前文中对这些产品之间 OEM 关系的论述,这个表格值得对比着看的是前 4 行,后 3 行(Quaderno A4 Gen.1、QuirkLogic Papyr、mooInk Pro 13.3 吋)几乎都和 Sony DPT-RP1 一样. 有些单元格的参数是空缺的,这代表我没有找到相关信息.
相关链接 | 宽度 | 长度 | 厚度 | 重量 | 屏幕 | 像素 | 分辨率 | 灰度 | 处理器 | 存储空间 | 内存 | 操作系统 | 电池容量 | 充电传输接口 | 机身与按键 | 备注 | |
---|---|---|---|---|---|---|---|---|---|---|---|---|---|---|---|---|---|
reMarkable 2 | 官网⧉;商店⧉; 支持⧉;介绍⧉; 设置与使用⧉; 用户手册(已失效)⧉ | 187mm⧉ 188mm⧉ | 246 mm | 4.7 mm | 403.5 g | 10.3″ | 1872 x 1404 | 226 DPI | 1.2 GHz 双核 ARM | 8 GB | 1 GB LPDDR3 SDRAM | Codex (基于 Linux) | 3000 mAh | USB-C | 头顶左边缘:电源键⧉; 脚底左边缘:USB-C 接口⧉ | 屏幕技术:E Ink Carta⧉; 支持多点触控; 笔:倾斜检测、4096 级压感; Wi-Fi 2.4GHz、5GHz; 支持 PDF、ePUB | |
reMarkable 1 | 官网同上;商店⧉; 支持⧉;介绍⧉; 设置与使用同上; 用户手册同上(已失效) | 177 mm | 256 mm | 6.7 mm | 350 g | 10.3″ | 1872 x 1404 | 226 DPI | 12[8] | 1 GHz ARM A9 | 8 GB | 512 MB DDR3L | Codex (基于 Linux) | 3000 mAh | Micro USB | 头顶正中:电源键[9]; 下巴:靠左前一页、正中主页、靠右下一页[9]; 脚底正中:Micro USB 接口[10] | 屏幕技术:E Ink Carta; 支持多点触控; 支持 PDF、ePUB |
Sony DPT-RP1 | 官网⧉; 在线帮助指南⧉; 帮助指南下载⧉; 软件、固件下载⧉ | 224 mm | 302.6 mm | 5.9 mm | 349 g | 13.3″ | 1650 × 2200 | 207 PPI[1][3] DPI 与 PPI⧉ | 16 | SoC:Marvell IAP140[1][3] CPU:64 位四核 1.2 GHz ARM Cortex-A53[1][3] 独立低功耗 Cortex M3[1] SoC 与 CPU⧉ | 16 GB eMMC[3] | 1 GB[1] LPDDR3[3] | 封闭 Android[1] | 长达 550 小时[3] 2000 mAh[13] 笔:1000 mAh[13] | Micro USB | 头顶中间:Micro USB 接口、电源键、充电指示灯、复位按钮; 左/右边上部:放置手写笔的磁铁和凹槽; 右边下部:带孔; 额头:中间主页按钮、右边 NFC 感应区 (来源:软件、固件下载⧉页的《开机简易手册⧉》) | 屏幕技术:E Ink Carta[1] 和⧉ E Ink Mobius⧉[3]; 笔要充电;仅支持 PDF; Wi-Fi 2.4GHz、5GHz; 蓝牙 2.4 GHz; NFC 13.56 MHz[2]; 支持多点触控[3] |
Quaderno A4 Gen.2 | 官网⧉;在线商店⧉; 产品信息⧉;各种功能⧉; 配件⧉;模板下载⧉; 用户心声⧉;经销商⧉; 新闻⧉;支持信息⧉; 使用说明书⧉; 使用指南⧉;初次使用⧉; 常问问题⧉;下载页⧉ | 222.8 mm | 301.1 mm | 5.7 mm | 368 g | 13.3″ | 1650 x 2200 | 207 PPI[6][7] | 16 | 四核 1.8 GHZ Cortex-A53[6][7] | 32 GB | 4 GB[6][7] | Android (版本号待补充)[7] | 2000 mAh[14] | USB2.0 Type-C | 头顶左边:带孔; 头顶中间:复位按钮、Type-C 接口; 头顶中间稍靠右:电源键、充电指示灯; 额头:中间主页按钮、右边 NFC 感应区 (来源:《使用说明书》) | 屏幕技术:E INK Carta 1250[6]; 仅支持 PDF 1.7; 不支持含有 Adobe extension level 1-8 扩展功能的 PDF; Wi-Fi 2.4GHz、5GHz; 蓝牙 Ver 5.0; NFC 13.56 MHz; 自带的笔不支持压力感应[7] |
Quaderno A4 Gen.1 | 官网同上; 支持信息同上; 使用说明书⧉; 使用指南⧉ | 224 mm | 302.6 mm | 5.9 mm | 350 g | 13.3″ | 1650 x 2200 | 207 PPI[5] | 16 | SoC:Marvell IAP140 CPU:64 位四核 1.2 GHz ARM Cortex-A53 独立低功耗 Cortex M3[4] | 16 GB | 1 GB[4] | 封闭 Android 7.1[5] | (笔:1000 mAh[5]) | Micro USB | 头顶中间:Micro USB 接口、电源键、充电指示灯、复位按钮; 左/右边上部:放置手写笔的磁铁和凹槽; 右边下部:带孔; 额头:中间主页按钮、右边 NFC 感应区 (来源:《使用说明书》) | 仅支持 PDF 1.7; 不支持含有 Adobe extension level 1-8 扩展功能的 PDF; Wi-Fi 2.4GHz、5GHz; 蓝牙 Ver 4.2[4]; NFC 13.56 MHz |
QuirkLogic Papyr | 官网⧉;在线商店⧉; 用户资源⧉;常见问题⧉; 用户指南需发邮件(地址 见常见问题)索取 | 8⅞ in (225.425 mm) | 12 in (304.8 mm) | ¼ in (6.35 mm) | 349 g | 13.3″ | 1650 x 2200 | 207 DPI | 16 GB | Micro USB 额定电压:5.0 V | 头顶中间:Micro USB 接口、电源键、充电指示灯、复位按钮; 左/右边上部:放置手写笔的磁铁和凹槽; 右边下部:带孔; 额头:中间主页按钮、右边 NFC 感应区 (来源:《用户指南》) | 电泳显示;PCAP 触控; Wi-Fi 2.4GHz、5GHz; 支持 PDF、PNG、JPG; 导入 PDF 有 25 MB 限制 | |||||
mooInk Pro 13.3 吋 | 官网⧉;比较页⧉; 使用手册⧉ | 224 mm | 302.6 mm | 5.7 mm | 352 g | 13.3″ | 1650 x 2200 | 206 DPI | 16 | 四核 1.2 GHz | 32 GB | 2 GB | Android[11] | 2000 mAh | Micro USB | 头顶中间:Micro USB 接口、电源键、充电指示灯、复位按钮; 左/右边上部:放置手写笔的磁铁和凹槽; 右边下部:带孔; 额头:中间主页按钮、右边 NFC 感应区[12] | 屏幕技术:E Ink Carta; Wi-Fi 2.4GHz、5GHz; 蓝牙 Ver 4.2; 内建英汉、汉英字典、萌典、 线上搜索及维基百科查询; 支持格式:ePUB、PDF、 TXT(仅云端书柜)、 DOCX(仅云端书柜); 仓颉、速成、注音、拼音、英文输入 |
上表中的信息来源:(没有标注的则表示来源于官方网站或官方说明书)
- [1] Good E Reader, Sony Digital Paper DPT-RP1 Review – The White Model⧉
- [2] Sony DPT-RP1 的在线帮助指南的规格页⧉
- [3] SeviceSpecifications - Sony DPT-RP1⧉
- [4] Good E Reader, Fujitsu Quaderno 在线购买页⧉
- [5] Good E Reader, Fujitsu Quaderno A4 Hands on Review⧉
- [6] Good E Reader, Fujitsu Quaderno Gen.2 在线购买页⧉
- [7] Good E Reader, Hands on Review of the Fujitsu Quaderno A4 2nd Gen⧉
- [8] reddit, Colour palette for the reMarkable display⧉
- [9] reMarkable 1 的支持页:按键⧉
- [10] 商店中 reMarkable 1 页面⧉中的一张照片⧉
- [11] The Digital Reader, MooInk Pro 10.3″ eReader is a Sony DPT-CP1 Clone⧉
- [12] 没有看到官方的说明书,但因为也是 Linfiny 生产的 OEM,所以整体和 Sony DPT-RP1 是一样的. 这同时在燕秋老師教學頻道的外观介绍视频⧉中得到了验证.
- [13] 很难找到它的电池容量,但根据 mooInk Pro 13.3 吋提供的信息,以及 Quaderno A4 (Gen.1) 的评测[5],考虑到这些机器之间的关系,猜测 Sony DPT-RP1 机器本身是 2000 mAh,笔是 1000 mAh.
- [14] helin00110010, 富士通第二代电子纸Quaderno Gen.2评测第二回(有拆解)+ 凌美电磁笔拆箱 | Bilibili⧉ 的第 23:44 处.
对硬件的看法 ¶
因为对墨水屏这一块的技术不是很懂,所以我也说不出什么自己的看法,无非是总结一下网上其他人的看法罢了. 我觉得有价值的资源有:
- 五点九环的少年, 变瞎前该如何选择墨水屏阅读器?⧉
- 五点九环的少年, 你想知道的墨水屏阅读器的功耗问题⧉
- 五点九环的少年, 索尼的电子纸为什么那么轻?⧉
- ZHKhaha, 三大主流屏幕书写技术解析与横评(Wacom EMR, Surface Pen, Apple Pencil) | Bilibili⧉
按照我的理解,元太的墨水屏显示是有一个 waveform 时序文件的,而只有 Marvell(马威尔)和 NXP(恩智浦)i.mx 系列的芯片因为功耗、性能、显示效果达到最佳而被元太官方认可,也就是说只有这些芯片才能正确地解开元太的 waveform 时序文件从而驱动屏幕. 而国产的一些机器采用的比如说高通的芯片,就只能破解元太的 waveform 时序文件,而为了达到良好的破解效果,就不得不堆核心数,这也是为什么国产的电子纸动辄就 8 核起步. 核心数太多带来的问题就是底电流太大,于是功耗太大,因此这种产品的续航就是问题.
另外值得探讨的就是手写笔方案,目前主流的有三种:被动式电磁笔(Wacom EMR 方案)、主动式电容笔(Ntrig 方案或 Wacom AES 方案)和被动式电容笔. 这部分内容我以后会抽时间好好学习一下,学完之后单独写一篇文章,下面的内容如果有错误,还请大家多多指教.
Sony DPT-RP1、Quaderno A4 Gen.1、QuirkLogic Papyr、mooInk Pro 这些需要充电的手写笔应该是主动式电容笔,可能是 Sony 自研的,具体方案未知. 电容笔要和电容触摸层共用信号,因此信号处理难度较大,需要优秀的降噪算法. 而 reMarkable 1、reMarkable 2、Quaderno A4 Gen.2 等(包括很多国产的)电子纸的手写笔都不需要充电,是被动式电磁笔,屏幕上要加一层 EMR 电磁层. 电磁层要在屏幕上方 5 mm 内产生一个均匀且稳定的磁场,技术难度较大,目前可能只有 Wacom 的技术成熟到可以使用. 电磁层的耗电也非常大,需要进行优化,比如不写字的时候把它关上,但如果没有优化好可能导致唤醒慢、第一笔书写慢的问题,有的厂商可能就直接不做优化一直开着了.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 reMarkable 要上到 3000 mAh 的电池、文石 Max3 直接上到 4300 mAh 的电池——而作为对比,没有电磁层的 Sony DPT-RP1 只有 2000 mAh. 根据上方的信息来源 [14] 的视频,Quaderno A4 Gen.2 的电池容量也还是 2000 mAh,这位 up 主确实提到这台机器续航不太行,第一晚充满电后第二天早上只剩 20% 的电,暂时不知道是只有一晚这样还是次次如此. 如果只是一晚这样,有可能是新导进去很多书籍要建立索引(来自我的 Kindle 体验);如果是次次如此的话,听着就像是 Fujitsu 没有做优化,让电磁层一直开着了. 这样的话购买还是需要谨慎一些,当然也不排除后期 Fujitsu 做固件更新解决这个问题,总之需要持续关注其他用户的体验.
分别聊一聊 ¶
上面的表格主要是硬件参数的对比,因为只有硬件才是出厂后就永恒不变可以对比的东西. 具体的使用还是要在系统层面和软件打交道,所以我也分别阅读了它们的使用说明书,对它们的功能做了深入的了解.
但由于不同的产品功能可能有较大差异,而且上面装的系统(固件)还总是在更新之中,因此这一部分没法列表格了,只能针对我感兴趣的产品分别简单地聊一聊. 除了聊功能以外,还会聊一聊我对这些公司做产品的印象,总之这一部分比较主观,而且有时效性,因为我现在不满意的地方很可能在下一版更新中就被解决了. 这一部分重写于 2021.07.
reMarkable 系列 ¶
印象 ¶
实话说 reMarkable 给我的印象很差,它最开始是通过众筹才得以实现的,交货就有延期,而且最开始的系统非常粗糙,很多功能和改善都是后来慢慢更新的. 新发布的 reMarkable 2 才终于像一个成熟的产品了,但预订后的交货同样是一延再延(当然可能有 COVID-19 的影响),给人的感觉就是公司太小,资金周转不开,产能跟不上.
这里是 reMarkable 2 的官方宣传片的友情搬运:bilibili | AV97215911⧉. 据官方宣传的两代产品的不同⧉来看,reMarkable 2 比 reMarkable 1 具有的优势有:更薄,4.7 mm;手写延迟更低,21 ms;电池使用时间更长,2 周;新一代手写笔(Marker)有一个支持橡皮的高级款 Marker Plus;新一代保护套(Folio)有一个翻页式的高级款 Book Folio;有 USB Type C 接口,充电和传文件更快.
预订 reMarkable 2 只要399 刀,而且预订的话可以直接免去 49 刀笔 (Marker) 钱,和 69 刀皮套 (Folio) 钱,以及 DHL 的 19 刀运费,只不过笔和皮套都是基础款,带橡皮的笔 Marker Plus 要额外加 50 刀,像书一样的翻页保护套 Book Folio 要额外加 30 刀,更高级的皮质翻页保护套要额外加 80 刀. 现在预订要等到 7 月才发货,当然可以随时取消,到货后 30 天内也可以退货. 可以发货的国家有 39 个,集中在欧洲、美洲和澳洲,中国香港可以,中国其他地方不行,还要找朋友帮忙.
上面这段是 2020 年 3 月时我写的关于 reMarkable 2 的预订情况,刚刚(2021.07)看了一下,没有涨价,只是 49 刀笔钱和 69 刀皮套钱优惠没有了.
他们的两代产品使用的是同一套软件,更新也是平行的(来源⧉),所以在谈论 reMarkable 的功能时就不必区分是 reMarkable 1 还是 reMarkable 2. 从他们的更新日志⧉中可以看出,他们的软件更新还是挺频繁的,大约两三个月就会更新一次,最短隔一个月就会更新,而且新加的功能还都是那种看着就非常合理非常想要的功能. 一方面,你当然可以说他们很有诚意,在努力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另一方面,你也可以说他们的产品不够成熟,功能不够完善.
他们最开始的时候有一个 PDF 版的用户手册,我当时下载下来通读过,给我的感觉就是比较稚嫩,手册里充满了无关紧要的细节,读起来就像是在读一篇措辞不严谨的攻略,给出的插图也不是真实的使用截图而是单独画的,还只画了一幅然后到处用. 我甚至发现了一个错误(截图于 2020.03.24,见下图,描黄的地方我觉得应该是 “of the page”). 更可怕的是它 PDF 版的用户手册和在线的使用说明内容并不相同,我不得不把有些内容读了两遍——经过比较,在线的使用说明比 PDF 版的用户手册要好得多,它有更加详尽的插图,措辞也更像是使用手册该有的样子.
现在已经无法在他们的网站上找到 PDF 版的用户手册了,只有在线的使用说明可以参考. 可能那份 PDF 版的用户手册是最开始时一个不成熟的想法吧,现在他们的网站维护得不错,曾经的问题咱也就别揪着不放了.
功能 ¶
我不可能在这里复述整个说明书,只是简单说几个我觉得不错或不好的点而已,而且这是 2021.07 写的,写的时候最新的软件版本是 2.9. 请感兴趣的读者自行去查看他们完整的说明书,链接在上面的对比表格中.
Sony DPT-RP1 ¶
印象 ¶
Sony 已经是国际大厂了嘛,所以至少他们的用户手册读起来是非常愉快的,写得很专业. 每一个按钮、每一个图标都有一个固定的名字,每个操作也都有一个不变的名称,可供下载的用户手册和在线的支持页内容完全一致,读起来就像是在读数学书,定义清晰、名称统一,很好理解,是一个用户手册该有的样子.
这个设备应该是已经停产了,不过京东自营⧉还是有国行版的现货,平时价格就是 5999 元,偶尔搞活动促销或者能领优惠券的话能便宜 100-700 元不等. 国行版好处就是系统语言全中文,说明书、保修卡全中文,默认支持中文字体,购买、售后都比较方便.
功能 ¶
Sony 的专业性也体现在这里,比如明确说了只支持 PDF 1.7 规范的文件,不支持 Adobe 扩展等级为 1-8 的扩展功能的文件. 这就给了我们了解其具体支持哪些功能的线索.
我学习了一下有关 PDF 格式的知识,罗列如下:PDF 格式在 1990 年被 Adobe 公司创建,2008 年它成为了公开的标准:ISO 32000-1⧉,这份标准就是 PDF 1.7 规范. 2017 年 ISO 那帮人又开始起草⧉新版本的 PDF 标准:ISO 32000-2⧉,这份新的标准就是 PDF 2.0 规范. 需要注意的是:Adobe 的 1-8 级扩展等级都不是 PDF 标准的一部分. 新版本的 PDF 2.0 标准需要花钱购买⧉,不过之前的 PDF 1.7 标准在与 Adobe 公司的合作下可以免费获得:PDF Reference, sixth edition⧉.(延伸阅读:知乎:为什么大多 ISO 标准都收费才能阅读?⧉)
如果只是想了解 PDF 1.7 标准和 Adobe 1-8 级各扩展等级在功能上的特性,其实读一下维基百科:History of PDF⧉ 也就够了,那里有一个大表格:
版本 | 发布 | 新特性 |
---|---|---|
1.0 | 1993 | 文本、图像、页面、超文本链接、书签、缩略图草图 |
1.1 | 1994 | 密码、加密(MD5、RC4 40bit)、独立于设备的颜色、线程和链接、二进制格式使文件更小 |
1.2 | 1996 | 交互式页面元素(单选按钮、复选框等);交互式、填入式的表单(AcroForm);适用于可以从 Web 导入、 导出、传送及接收的交互式表单数据的 FDF(Forms Data Format,表单数据格式);鼠标事件;外部影片录制; 外部或内嵌声音录制;文本或二进制数据的 zlib/deflate 压缩;Unicode;高级颜色特性及图像代理 |
1.3 | 2000 | 数字签名;ICC 及 DeviceN 色彩空间;JavaScript 动作;嵌入任意类型的文件流(例如用于附件);新的注解类型; 新的 Adobe PostScript 语言 3 级成像模型特性;遮罩图像;图像的交替演示;平滑阴影;增强式页码;网页捕捉, 一种从万维网捕获信息并将其转换为 PDF 的工具;独立于图形结构的逻辑结构演示;对 CIDFonts 的额外支持; 用于将字符串和数字映射到 PDF 对象的数据结构;印前生产流程支持的相关信息;为代表参数化函数类的几种函数 对象类型提供新的函数;Acrobat 表单 JavaScript 对象规范版本 4.05 |
1.4 | 2001 | JBIG2;透明度;长度大于 40 位(40–128位)的 RC4 加密密钥;改进了交互式表单和 FDF(表单数据格式)、XML 表单提交、嵌入式 FDF 文件、字段导出值的 Unicode 规范、FDF 文件中的远程协作和数字签名;残疾用户无障碍; 使用 XMP(可扩展元数据平台)的元数据流;有标签的 PDF;包含打印者的标记;显示和预览与生产有关的页面边界; 新预定义的 CMaps;交替演示;将内容从一个 PDF 文档导入到另一个;PDF 文档名字典中的 EmbeddedFiles 条目, 嵌入数据的标准位置;Acrobat 表单 JavaScript 对象规范版本 4.05 |
1.5 | 2003 | JPEG 2000;加强对嵌入和播放多媒体的支持;对象流;交叉引用流;用于交互式表单提交的 XFDF(XML 表单数据 格式)(取代了 PDF 1.4 中的 XML 格式);支持基于 Adobe 的 XFA(XML 表单架构)2.02 的表单、富文本元素和 属性(该架构仅定义了静态 XFA 表单);使用 PKCS#7 的公钥安全处理程序(在 PDF 1.3 中引入,但直到 1.5 才在 Reference 中记录)、公钥加密、权限、使用权(UR)签名(不需要文档加密)、带有 SHA-1 的 PKCS#7、RSA 高达 4096 位;安全处理程序可以使用自己的加密和解密算法;对于 CAD 绘图、分层图稿、地图和多语言文档等项目,作者 或读者有选择地查看或隐藏文档部分;交替演示——唯一的类型是幻灯片——通过 JavaScript 操作调用(Adobe Reader 仅支持 SVG 1.0);Acrobat JavaScript 脚本参考版本 6.0;不再支持微软 Windows 98 |
1.6 | 2004 | 3D 艺术,如支持 Universal 3D 文件格式;OpenType 字体嵌入;支持 XFA 2.2 富文本元素和属性(例如,XFA 2.1 和 2.2 定义了以下功能:动态 XFA 表单、XFA 的 W3C XML 数字签名、XFA 对 Web 服务的支持、通过 HTTP 的 XFA “doc-literal” SOAP 操作、Web 服务的 WSDL 定义了 SOAP 绑定操作等);AES 加密;带有 SHA256 的 PKCS#7,DSA 高达4096 位;NChannel色彩空间;对嵌入式文件附件的额外支持,包括与嵌入式文件之间的跨文档链接;对使用权、 修改检测、预防签名有关的数字签名进行增强和声明;Acrobat JavaScript 脚本参考版本 7.0 |
1.7 | 2006 | 增加了 3D 艺术作品的展示;XFA 2.4 富文本元素及属性;多文件附件(便携式集合);PDF 消费者应用程序的文档要求; 带有 SHA384、SHA512 和 RIPEMD160 的 PKCS#7;适应于 Acrobat API 参考版本 8.0(关于 Adobe Acrobat 专业版、 Acrobat 标准版和 Adobe Reader 的 JavaScript 扩展的对象、属性和方法的文档)的 JavaScript |
1.7:Adobe 扩展等级 1 | 2008 | XFA 2.5(扩展等级 1)和 XFA 2.6(扩展等级 2)(XFA 2.6 定义了如下特性:XFA 安全提交、新配置文件——XFA 前景 (XFAF)——XFA 表单的每一页都覆盖一个 PDF 背景等) |
1.7:Adobe 扩展等级 3 | 2008 | 256 位 AES 加密;将 XFA 数据集纳入一个符合 PDF/A-2 的文件;改进了 Adobe Flash 应用程序(SWF)、视频(包括带 有 H.264 的 Flash 视频)、音频和其他多媒体的附件、Flash 播放器和符合要求的应用程序之间的双向脚本桥梁、导航器 SWF 文件可以作为 Adobe Flex 2 加载模块或作为普通 SWF;XFA 2.5 和 2.6 富文本约定、XFA 2.7 和 2.8 (XFA 2.7 和 2.8 定义了例如以下功能:Web 服务的身份验证策略、通过 WSDL/SOAP 提交、区域设置字体等) |
1.7:Adobe 扩展等级 5 | 2009 | XFA 3.0 |
1.7:Adobe 扩展等级 6 | 2009 | XFA 3.1 |
1.7:Adobe 扩展等级 8 | 2011 | XFA 3.3(如 Flash/SWF 在 XFA 中的集成),AES-256 与扩展等级 3 中的密码处理不同,因为密码检查算法中存在弱点 |
实话说,PDF 1.7 标准之前的很多功能我都没有使用过,更不要说那些 Adobe 扩展等级的功能了. 因此,Sony DPT-RP1 在 PDF 阅读这个功能上足够满足我的需求了.
Fujitsu Quaderno 系列 ¶
印象 ¶
Fujitsu 也可以算是国际大厂了,其专业的风格和 Sony 一脉相承,使用说明书和使用指南都是看上去就很专业的样子,可惜的是该产品的定位就仅仅是面向日本市场而已:
本製品は日本国内仕様であり、海外での保守サービスおよび技術サポートは行っておりません。
本製品は、国内での使用を前提に作られています。海外での使用につきましては、お客様の責任で行っていただくようお願いいたします。
翻译:
本产品为日本国内规格,我们不提供海外的维修服务或技术支持.
本产品是以在国内使用为前提制作的. 关于在海外的使用,请客人自行负责.
具体来说就是随产品附赠的纸质说明书和保修卡都是日语的,系统可以选择日语或英语. 对中文字体的支持可能不够. 另外需要注意的就是日本的标准电压是 110 V 左右,中国则是 220 V,可能充电时需要留意一下电池的情况.
它的第一代产品是作为 Sony DPT-RP1 的白牌出现的,无论是外观、硬件参数还是软件、功能,都和 Sony DPT-RP1 保持一致,不过多了一个日程的功能,还是非常让人眼前一亮. 另外它非常便宜的价格也让很多人纷纷入手,我在某个社交平台上认识的 100 多位网友里就看到了有 3 个人购入了 Quaderno 第一代产品并且时不时地分享一些使用体验. 这里是 Bilibili 上友情搬运的一个介绍视频⧉.
2021 年 6 月 Fujitsu 推出了第二代产品,这是他们的新闻稿⧉. 我最开始并没有马上看到这个消息,而是一个月后在他们的第二代产品开始销售之后,我才在 YouTube 的 Good E Reader 频道看到. 我非常兴奋,迅速搬运了那些视频,还把其中的概览视频做了翻译打轴了字幕:
- 搬运自 Good E Reader, 富士通(Fujitsu)Quaderno A4(13.3寸)第 2 代开箱⧉
- 搬运自 Good E Reader, 富士通(Fujitsu)Quaderno A4(13.3寸)第 2 代概览⧉
- 搬运自 Quaderno 官方频道, 富士通(Fujitsu)Quaderno 第 2 代宣传视频⧉
- 搬运自 Quaderno 官方频道, 富士通(Fujitsu)Quaderno 第 2 代使用说明⧉
第 2 代产品让我超级惊喜,因为他们终于和 Wacom 合作了手写方案,加上了 EMR 电磁层,还和德国的 Lamy 合作了一支笔. 这意味着他们也终于用上了主流的被动式电磁笔,一来不用再给笔充电了,二来如果笔丢了也不用花大价钱去购买原厂的笔了,随便买一支支持 Wacom EMR 的电磁笔就好了. 这对于我来说就是最好的,Fujitsu Quaderno Gen.2 已经成为了我心目中的完美候选产品,我再仔细观望一阵,如果没有别的什么毛病,等时机合适我就准备入手了!
功能 ¶
QuirkLogic Papyr ¶
印象 ¶
QuirkLogic 是一家加拿大的小公司,我对他们的印象也不好,因为在他们的官网上根本就找不到使用说明,只是在常见问题那里说了一下:
Do you have a PDF manual which describes the device and its features?
Yes, as this is updated frequently, please contact success@quirklogic.com for the most recent version.
所以我只好写了一封邮件向他们索要最新版的用户手册,几个小时后才收到回复. 我根本就不能理解他们的这种做法,“经常更新”根本就不是不把用户手册放上网供下载的理由,因为在网站上更新自己的手册是非常方便的事情!他们回复的邮件末尾有小字写着不要把邮件内容传播出去,我更是觉得匪夷所思,不知道这家公司这么做是出于什么考量,难道他们的用户手册构成了对其他人的侵权吗?
由于硬件和 Sony DPT-RP1 完全是一样的,笔也是电容笔,所以我不会考虑它. 不过看一看他们自己定制的软件和功能还是很有意思的.
功能 ¶
友情链接(该栏目下的其他文章)
- 第 1 期:配眼镜相关知识总结 - 消费指南
- 第 2 期:平板与电子纸类工具的犹豫 - 消费指南(就是这篇!)
- 第 3 期:果岭风扇小探索 - 消费指南